一、《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相关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合同中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职工休息休假有哪些:
1.全国公民节假日,即法定节假日为元旦1天、春节3天、端午1天、清明1天、中秋1天、五一1天、十一节3天,共计11天。
2.部分公民节假日,即公休日为妇女节半天、儿童节14岁以下少年儿童1天、青年节14岁以上青年半天、建军节现役军人半天。
3.全区各族干部职工古尔邦节放假3天、肉孜节放假1天。
4.其他节假日,即有关纪念节假日为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5.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三、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标准:
根据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四、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13种情形:
1.协商一致;
2.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3.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4.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
5.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9.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生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立即解除);
12.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生安全的(立即解除);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五、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
1.协商一致的;
2.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4.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的;
5.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关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7.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9.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六、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1.一般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高收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劳动者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劳动者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七、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延长工作时间”规定:
延长工作时间,也称加班加点,是指用人单位经过一定程序,要求劳动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制的日工作时数和周工作天数进行工作。一般分为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和非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两种形式。
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是指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非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是指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遇到下列情况,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可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九、带薪年休假规定:
根据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十、女职工权益保障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1.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负责机构或者人员;
3.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教育培训活动;
4.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
5.设置投诉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渠道;
6.建立和完善调查处置程序,及时处置纠纷并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7.支持、协助受害妇女依法维权,必要时为受害妇女提供心理疏导;
8.其他合理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措施。
十一、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2.《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3.《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4.《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5.《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6.《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8.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9.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10.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11.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烧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12.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13.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14.连续负重每小时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15.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16.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体位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线作业;
17.锅炉司炉。
十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哪些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十三、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时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十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